牛津:亚太区央行短期保持中性利率 - 金融.税务 - 工商时报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23日浏览量:
牛津经济研究院最新报告指出,以目前的经济成长停滞的情况来看,亚太区各中央银行即使面对蠢蠢欲动的通膨,近年内都很难升息,保守估计2023年才可能开始考虑,短期只能保持偏向中性的利率水准,这也是顾及人口转变、企业投资需求降低等因素,进而压低储蓄和投资所需的利率水平。
牛津经济研究院对于“中性利率”的描述,简单说利率会远低于名目潜在GDP增长,主要是受到长期经济停滞的拖累,且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中性利率平均水平会高于亚洲已开发经济体的中性利率,例如印尼和菲律宾约2.5%,日本则约-1.2%。
牛津研究团队指出,一般来说,中性利率会偏向更低的利率水平,像美国2021年CPI通膨率攀升后可能回落至2~2.5%,但实际利率远低于此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中性利率将会取代政策利率说法,成为接下来十年各国的利率主轴。
牛津研究估测,美国的中性联邦基金利率,现在到2029年的十年左右仅会在2%上下,源自于估计经济将长期处于平衡状态、且要到2029年货币政策才会完全正常化。欧洲中性政策利率会更低、约仅1.5%,日本的中性利率甚至接近于零。
该团队指出,此项利率长期趋势的估测,反映出未来几年美国和欧元区债券收益率的增长将会保持温和。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随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亚洲通膨率逐步上升,部分经济体的通膨率已超过央行的目标,但预计这只是暂时现象,一般而言,通膨不会成为亚太区央行的主要问题,同时不会面临资本外流的重大压力,只是亚太区各国一方面升息脚步必须跟好美国,又要处理中性利率大幅落后于经济增长率的问题,让央行政策上会十分为难。
本文由:AG体育 提供